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

小奈米

        今天早起去參加「第一屆臺灣研究世界大會」,這個聳動的研討會名稱並非浪得虛名,整整三天的議程有很多重量級的學著們到場,討論的主題五花八門,一大堆,有自然災害、政治、經濟、歷史、社會科學、史前文化、文學、電影、宗教等等。
        其實前兩天的主題我比較感興趣,大概就是台灣史、史前文化相關的場次,不過因為上課跟口訪的關係都無法參加,很可惜,想說今天不管怎樣一定要去見識一下,吃個便當、茶敘,所以就衝去了,在中研院社會科學館,當然是有事先報名。
        早上的場次有三場,主題分別是:新世紀的台灣原住民─文化邏輯與社會性(國際會議廳)、跨文化情境中的台灣電影及文化(第二會議室)、宗教與台灣近代史(第一會議室)。每個場次各有四篇論文,報到時會發一個質感還不錯的袋子,不是用了就丟的那種。至於論文紙本,可能由於發表篇數太多,加上不希望有人拿了就跑的關係吧,是採取在個別場地發放的方式,我還想拿昨天的論文都已經沒有了。
        在簽到處簽到之時,工作人員問我要聽哪一場,我回答:「1。」他就跟我說走到底轉進去,結果我進去場地拿到論文後才發現我走到「宗教與台灣近代史」的場次,原來他以為我要去「第『一』會議室」,其實我的意思是我想聽議程表看起來最上面的場次,也就是「新世紀的台灣原住民」那場,不過我本來就都不太有興趣,所以也沒關係。
        反而,在第二篇寫「戰後國民政府與儒教團體之互動」有一些意外的收穫,裡面提到大龍峒孔廟祭孔「那一趴」,有激發到我以前的一些想法。也發現原來陳培豐老師可能是大龍峒陳家的一份子。除此之外,另外三篇都是英文,好痛苦,不過第四篇的發表者,中研院近史所的康豹(Paul R.Katz)中文超強,用超流利中文發表,還可以帶點幽默感,很天才。
        中午的便當包裝很精美,很大一盒,但是打開裡面飯很少,不夠配菜,主菜的鱈魚也很小塊,非常正常的便當,沒甚麼特色。倒是吃飯或是在會場附近走動的時候,好多外國人一開口都是順暢的中文,很嚇人。在會場旁邊有請書商來賣書,中研院出版打七九折,唐山出版打七折,很便宜,吃完飯後就站在那邊看書,後來買了兩本。下午的場次也沒甚麼興趣,再加上還有很多東西沒看完,就回家了。

        在如此大型的研討會之中,真的能感覺到自己的渺小,就像聽說吳文星老師之前在課堂上說的一樣,我們都是「小奈米」。

        即便如此,也要當一個努力不懈的奈米。

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

可還是做完了

YESYESYESYESYESYESYESYESYES
YESYESYESYESYESYESYESYESYES
YESYESYESYESYESYESYESYESYES
YESYESYESYESYESYESYESYESYES   SAY YES!!!!!

Plz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