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

學長學帝雉

    進來新公司八個多月,前陣子忽然發現這家公司最好的地方在哪(原本以為是距離運動中心很近這一點。因為我原本習慣一週運動兩三次,所以發現從公司走路一分鐘就可以到永和運動中心時,覺得好興奮啊,但是後來因為下班後只想回家休息,到現在只去過一次而已)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  現在的教召好苦啊,原本想進去休息七天,看本小說、或著背背韓文單字,結果沒想到竟然是真的進去當兵的。除了沒有跑步以外,強度甚至超越新訓,明年再被抓逃得了嗎?

----------------

    義務役士官幹部要提早兩天進去,第三天時要協助志願役幹部完成一般兵的報到程序。這梯教召憲訓中心不知哪來的自信,竟然一次招了五個連,報到時大排長龍,營區外面排隊的人潮快看不見盡頭。我協助大門進來的消毒站,引導每個人經過消毒門、噴灑酒精,很無聊的工作,站了很久。

    報到時間剛開始時我就發現,「鬼王達」跟其他長官在旁邊巡視每一站的運作,因為人數很多,長官們也很擔心報到時出狀況吧,而且為了把防疫做到滴水不漏,還設置了大量的快篩站。確實也有人是現場檢驗出陽性,報到即解召。「鬼王達」巡到大門來的時候,還忽然走進消毒門親自測試,在消毒站的三名幹部瞬間都很自動地趕快上前,深怕感應功能忽然失靈,好險志願役幹部很機警,立馬把感應器角度喬好,確保酒精百分之百能噴出。看見達叔勾起了當初在五股憲校受訓的回憶,負責消毒站的志願役士官發現達叔靠近時也跟我使了個眼色,因為他知道所有憲兵的士官都一定認識他。

    這次召來的一般兵大多都是只當過四個月,當兵觀念薄弱的偽兵,明明早上八點開始就可以入營,一堆人都搶在最後一小時才來,導致報到時間延長,超過中午,不得已幹部只好輪流去吃飯。當天天氣也很好,時不時艷陽高照,直到當晚洗澡,熱水沖下去時,我才發現手背跟脖子後面曬傷了。

    中午過後,好不容易人數終於快消化完時,達叔又巡來了消毒站。這次他直接朝著幹部們走過來,我的腦袋飛速運轉:「怎辦?要怎麼跟他打招呼?要大聲喊『士官長好!』嗎?可是我只是來教召的,這樣很怪。糟糕,只剩一兩步就到必須敬禮的距離了,等一下,我要跟他『敬舉手禮』嗎?不需要吧?但如果只是點個頭的話,以前受訓這樣一定會被電飛的,算了,反正他一定不認識我......」好險因為戴著口罩,藏住了表情,不然這幾秒的時間我應該是呈現面癱、傻笑的狀態。結果我什麼話都沒講,只是微微欠身,士官長就對著我開口:


學長,吃過了嗎?


我感覺自己差點腿軟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   啊,軍中確實有這個不成文的規定,所有已經退伍的人都是「學長」,我旁邊的這個志願役幹部也一直叫我學長,但不知為何,達叔在靠近的時候,我完全沒想到他會叫我「學長」。這種感覺就像經典漫畫《獵人》嵌合蟻篇的最後一幕,當蟻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時候,他只想與小麥渡過最後一刻,為此他可以毫不猶豫地向龐姆下跪,但龐姆因為身體已經被改造為嵌合蟻,所以她知道蟻王是多尊貴的存在,於是她沒辦法接受蟻王下跪,直接告訴了他小麥的位置。

    達叔的這一聲「學長」,脫口的非常自然,卻很有重量。

-----------------



    某次週五下班,晚上六點多,一個念頭想上去頂樓看看,夕景絕美。


    

    

    




2022年5月4日 星期三

水逆

 怎麼說呢,我平常真的不是很愛罵髒話的人。髒話對釐清對話一點幫助都沒有。當然如果是像發語詞那種的,比如說「阿幹」或是「靠杯喔」、「白癡誒」之類的,是沒什麼關係啦,無所謂。

隨著年紀的增長,吃過幾次自己賞給自己的、情緒失控的虧之後,我覺得自己漸漸懂得抽離自我,能夠在理智線斷掉的那一瞬間,勒住一下自己,不要讓自己被憤怒與激動滅頂。

我這兩年甚至有稍微研究一點「Meditation」,花點時間讀了一本輕鬆又深入簡出的書(Love for Imperfect Things: How to Accept Yourself in a World Striving for Perfection)。去年也邊吃午餐邊看完了Netflix上「冥想正念指南」的節目。我也一直很想讀一讀跟禪有關的哲學。










FUCK.




2022年1月21日 星期五

韓文與日文(二之一)

如果一種語言發音的難易度可以用「母語者容不容易理解你在講什麼」的標準來衡量的話,我覺得韓語的發音比日語難。因為日語就算你的發音怪聲怪調,日本人還是「有機會」理解你在講什麼,但是韓語的話,容易因為幾個單字沒發準導致韓國人聽不懂。

韓語因為每個字都是由子音跟母音組成,所以會存在「初聲」跟「終聲」;相較之下,日語每個字都是一個單獨的五十音(當然也有漢字,不過漢字的讀法也是由五十音組成),而每個五十音除了第一行是純母音以外,其餘都已經自動配好了一個子音跟母音。例如第二行的「か行」:か(ka)、き(ki)、く(ku)、け(ke)、こ(ko),以此類推。所以,單純從文字上看日文不存在子音跟母音的概念,也是一種拼音能力很差的語言。像是一般人熟知的,翻譯外來詞的時候如果有子音結尾,即便該詞是氣音,也必須用一個五十音來表示。譬如Robot一詞,日文必須寫成ロボット(robotto)。(其實中文的拼音能力也是蠻差的,沒比日文好哪去)

但是,某幾個五十音還是可以「組合」(語言總是存在著例外),就是拗音、長音、促音以及不屬於任何一行的「ん」(n,撥音)。ロボット第三個小ッ就是促音。只是這些發音變化不像是真的「把音拼起來」,而比較像是為了創造出某些發音,硬把兩個五十音碰在一起產生的連音現象。常聽日文歌的人應該會發現,長音的「う」以及長音符號「ー促音的「っ跟撥音「ん」,在歌曲中都是佔了一個完整的音節,必須好好地發音出來,這也是學習者在口說時最常犯的錯誤之一。另外,文法上還有「音便」的現象,這點後面再跟韓語一起整理。

如果要說一口道地的日語,發音上我覺得有兩個撇步。首先比較難的撇步是,把重音抓清楚。每個詞都會有一個重音或是沒有重音,字典上一定會標示出重音落在第幾個字,看是用數字、黑體還是重音符號都有。但真正的困難點在於,每個詞組合成句子之後,重音會改變,這個改變的規則我沒有全部記住,因為讓人放心的是,會因為重音位置不同而改變語意的詞非常、非常少。大概只有以下幾個要注意:熱い(ア二號音)→厚い(アツ三號音)、さけ(二號音的話是酒的意思,一號音的話則是鮭魚;大多數台灣人都知道清酒叫Sake,但很多人都念成鮭魚)。當然也有些詞發音完全一樣,常見的像是はな(二號音,花或鼻子的意思)。如果肯下工夫熟悉重音的變化規則的話,口氣會大幅進步。

第二個撇步很簡單,好像是七、八年前在東吳上課時老師教的,當時我已經學了一兩年日文,但聽到時頗有醍醐灌頂之感。那就是,か行(ka)跟た行的た(ta)、て(te)、と(to)如果出現在第二個音節以後,會從「有氣音」變化成「無氣音」,例如:危機(きき雖然音標寫成「kiki」,但聽起來更像「kigi」)。無氣音是指說話時如果把手掌放在嘴前面感覺不到空氣噴出,或是拿一張紙放在嘴前面不會被吹動。為什麼這點很有意思的原因是,如果用讀英文的方式來讀「ka」或「ta」一定會送氣,可是實際上,仔細聽日本人講話會發現,這八個假名除非落在第一個字或單獨存在,否則不會送氣。至於同樣也有氣音的さ行(sa)跟は行(ha)為何沒有這種發音現象,是因為「s」跟「h」在發音方式上屬於摩擦音,不需要先擋住空氣後在噴氣,所以不可能發出無氣音;如果硬是阻擋空氣發出無氣音的話,則會直接變成濁音。

這個現象也會影響到聽力。在聽日語的時候,容易搞混か跟濁音が(ga)就是這個原因,因為不送氣的「ka」發音其實已經接近「ga」了。譬如「だから」(因此)這個單字,中間的「か」發成「ga」比較接近真實發音。另一方面,其實濁音「也不完全是「ga」的發音,這個發音應該更重,從咽喉出來,我覺得好像還常常帶點鼻音,只像英文用口腔發音的話不夠飽滿。除此之外,「て」、「de)在聽力上也容易搞混,尤其一個是接續助詞一個是格助詞,在用法上本來就有混淆的可能,如果再加上聽力,絕對是聽寫時最容易出錯的地方。不過因為寫錯本來就很常見,不算是什麼嚴重的筆誤。總之,か行跟たてと在字中不送氣的這個技巧很簡單,只要多聽日本人講話,揣摩一下就可以學會,也很速效,還有變相幫助自己濁音發得更準的效果,值得推薦。只是不知道為什麼,很多日文課一開始在教五十音的時候不會提到這點,應該有許多人是到後來自己聽錯了之後,問了老師才發現這些音發生了變化。

像這樣因為前面有音節而把氣消耗掉的現象,同為膠著語的韓語也有。韓語中的破裂音──「ㄱ」(k)、「ㄷ」(t)、「ㅂ」(p)這三個子音,在第一個字的初聲時,發音就跟英文的「k」、「t」、「p」一樣,但如果是在第二個字以後的初聲,則會從氣音變成「g」、「d」、「b」的發音。例如:바보(pabo,笨蛋)、바다(pada,海)。除了ㄱㄷㅂ的變異音之外,我懷疑或許韓語的「硬音化」也可能是從氣減弱的現象變化而來(因為前一個字的終聲已經把氣都憋住了,所以第二個字的初聲只好再加重發音)。

剛學韓語不久的人應該就會發現,雖然韓文字非常易學,但是有很多詞就是不照著表面上的拼字去發音。這是因為會造成發音變化的規則還蠻多的,如果在閱讀的瞬間不看穿那些規則,就會讀錯。發音絕對是學韓語最有挑戰性的一部分。